編舞=編出優秀孩子的故事

博客天地_Peony

編舞=編出優秀孩子的故事

有些家長認為,小朋友表演跳舞,不外乎是模仿花草樹木動物,一群人擺手轉圈而已,程度高一點的,重跳《天鵝湖》等經典,參考前人演出便可,不需太注重編舞。

其實不論獨舞或群舞,舞者在台上的走動、服裝、燈光、音樂等加總起來,能產生劇場效果,即是說故事。

傳統的編舞,會利用舞者移動表達情緒,例如向前直線移動,會令人覺得強勢、壓迫。相較之下,舞者斜線移動,則能呈現樂觀明朗嘅性格,同時也給觀眾比較立體、多層次的感覺,因此芭蕾的連續動作譬如大跳、轉圈,便常採取斜線移動。橫移一般用作表達緩和、穩定、平靜的情緒;弧形給人柔和流暢、連綿不絕的感受;曲線則是活潑而猶疑不定。

雖然編舞者能運用這些既定印象和觀眾溝通,不過現今較少人採用,特別是兒童舞蹈,用故事帶動孩子及觀眾情緒,效果更好。例如於某年香港花卉展的開幕典禮上,我的學生表演了一段群舞,鼓勵觀眾愛護環境、珍惜花草樹木。

這支舞不花巧,因為人數較多,故利用走位,表達花草樹木的喜怒哀樂,這反而在舞台上造成一種奇幻的劇場效果。

故事很簡單,觀眾反應也非常好,一眾小舞者十分高興,他們真的代入了角色,一舉手一投足都感覺跟大地在一起。透過模仿,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、想像力,更重要是愛護大自然的種子,已深深植根他們心中,讓他們成為更優秀的人。

了解故事的老師,能編出優雅有內涵的舞蹈,而這也是一種身教,讓學舞的孩子知道,心中有話想說,可以用肢體語言代替嘴巴表達,更是他們適度排解壓力的窗口。

 

編舞不只是數拍子,兒童跳舞也不只是「來來去去那幾支」,每次編舞都等於設計一個作品,大部分舞蹈老師,都希望小朋友群舞時樂於與同伴合拍整齊,在獨舞中自然流露角色個性,並於過程中學習美感和不同價值觀,獲得更多知識及力量,舞出自己的天地。

 

WhatsApp 即時查詢